「远见」互联网抗“疫”进行时(八):同气连枝,当餐饮业转身遇见O2O

编辑:admin 日期:2020-02-25 16:36:58 / 人气:

本期话题:受到疫情影响,餐饮行业春节损失超过5000亿元,食材甩卖、转型自救,从行业巨头到单体小店,行业面临生死线。艰难时刻,互联网O2O平台推出系列举措“资金补贴、共享员工、菜品零售化”,这些能否帮助餐饮业度过难关?眼下餐饮业复工复产情况如何?
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《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》指出,春节期间各大城市年夜饭退订率达到94%到100%,行业整体比同期损失5000亿元。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长向媒体求助,称“贷款发工资撑不过三个月”;海底捞休市九天,营收加员工工资损失超过7亿元。餐饮巨头尚且难熬,单体店小门店更是如履薄冰,食材甩卖,转型自救,关店闭店现象屡见不鲜。
非常时期,互联网O2O平台推出一系列举措:资金补贴,外卖送餐,共享员工,协同复工——这些举措让悲观笼罩的餐饮行业转角遇到一丝温暖。
O2O平台饿了么透露,今年2月至今已经新增15万门店登录口碑和饿了么,这其中有全聚德、鹅夫人等知名的品牌餐厅,也有全国知名的连锁书店、香格里拉等连锁酒店集团加入。2月以来更有超过5万家街边小店新进上线,餐饮行业在线下开业受限,线上却在积极复工。
主持人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《远见》栏目制作人王思远(左)
对话嘉宾:饿了么副总裁郭力
各地企业积极复工,对接打通餐饮 “最后一公里”
思远:疫情以来,旅游和餐饮行业受冲击很严重。因为这两个都是现金流非常重、竞争激烈、利润率透明的行业,对回款周期要求非常高。某连锁餐饮创始人甚至说“帐上的资金熬不过三个月”。现在情况如何?
郭力:毫无疑问,过年到现在受损很严重。随着疫情逐步缓解,现在各地线下餐厅在陆续复工。从春节至今,线上交易出现快速增长,包括餐厅外卖、线上买菜、商超便利订单,基本生活需求仍在。过去半个月,已有超过10万家店新上线了外卖业务。
思远:疫情发生后,餐饮业发出很多呼吁。O2O平台也想了各种办法,有哪些切实的措施,能帮他们解决关键问题?
郭力:首先,我们给大量商家减免佣金。同时,上线了极速外卖新服务,让有意愿的商家能快速开通上线外卖,用后台数据分析社区合理的自提点分布。另外进一步加大各种数字化升级的工具,帮助商家精准分析每天进货的食材数量、订单数量、该卖给哪些消费者。越是困难时期,数字化、精细化运营越能发挥独特的价值。
配送员取餐前接受测温 受访者版权提供
思远:有意愿的快速开店、极速审核,暂时改变“最后一公里”通路,设置更合理、无接触的自提点,同时用数字技术分析,辅助经营。眼下,各地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积极复工,这部分需求有没有对接起来?
郭力:从正式复工开始,我们已对接了超过1万家餐饮企业提供安心餐品,安全配送到复工的企业。通过这种方式订餐的复工企事业单位接近1000家。这个过程中,让复工企业和受困餐企实现了双赢。
全国多地餐饮、便利店、书店等线下实体店极速上线 受访者版权提供
 免佣补贴、“前置”买单:多元手段引导实体店“上线”
思远:特殊时期,外卖小哥的运力够不够,运送的效率能不能保证?
 郭力:骑手运力确实面临着一定困难。我们在春节前做了充分的骑手储备,相当多骑手选择留守。对这部分骑手,首要是确保安全,每日测量体温,一日三次全身、全车消毒,还有全程无接触安全配送。同时,给疫情期间配送的骑手分批提供了最高30万元意外保障险。补贴额外增加,骑手每单基本能接近平常两倍收入。很多骑手表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,充分感到自己被整个城市深深地需要,干劲也很足。另外,还上线“蓝海”共享平台,让有“富余”员工的餐饮商户,把员工推荐到我们的配送团队,实现平衡。
思远:餐饮企业现在最大困难是现金流,房租、人员、食材的耗损是沉没成本,餐饮业又是轻资产、贷款难。这部分压力化解?
郭力:我们首先减免了武汉区域商家外卖的佣金,对全国到店消费的商家全额免佣,持续到2月底。同时,还准备了10亿元专项资金,这是口碑饿了么和蚂蚁金服、网商银行用自有资金来补贴商户。这部分资金两个作用,一方面给商户提供低息贷款;另一方面,也会给符合条件的商户“前置”买单,就是先替消费者把钱给你,等情况好转,消费者到店消费,支付的钱直接还给平台。
思远:我听说还有很多小型餐饮企业,尤其是个体经营的,也在积极尝试。比如有的本来是啤酒屋,现在没人喝啤酒了,就紧急上线了各种年轻人喜欢的轻食餐。很多小店临时转型的尝试,真正做起来效果怎么样?
郭力:一方面是眼前的价值。在线下到店消费较低的情况下,线上的订单多多少少都是在支持持续运营。但这个事要看更长远的价值。餐饮业经过这场危机,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,都要经历在线化的过程,这就是互联网技术、运营特长和行业结合,行业升级的必由路径。从中长期来看,对他们的帮助会更大,这也是整个商业提升数字化水平的过程。
一个有趣的例子是,成都的一家书店最近也上线了外卖,过去10天里卖出近200本书,虽然对书店来说收入不算多,但这是转变的第一步,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店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升级,这是行业在危中找到机的转变。
主持人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《远见》栏目制作人王思远
对话嘉宾:盒马鲜生高级总监马春茂(上图)
“妙手偶得”的共享员工:人力跨界整合新模式
另一端,从阿里的盒马鲜生、京东的7FRESH再到美团鲜鱼生鲜、苏宁的苏鲜生,互联网生鲜餐饮下沉的生意如今也做得有声有色。
前不久,盒马鲜生将停业餐饮店的员工请到自家来上班,这种“共享员工”的方式被媒体广泛报道。这是怎么促成的呢?共享员工是权宜之举,还是长久之计?
思远:当时是怎么想到“共享员工”的举措?实际上能够解决问题吗?
马春茂:共享员工是特殊时期的临时过渡措施,当时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影响力。大概是春节前吧,武汉盒马的18家门店告急,用户已不太方便出门,就在网上下单,配送运力马上就不够用了。没过几天,全国盒马门店都面临这样的情况。往年春节,我们会保留七成运力,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。但是今年大家不出门,需求量增长太快了。从大年二十九左右,很多城市的盒马每天线上配送只要一放开,1分钟内所有小哥的订单就被抢完了。盒马当时承诺不打烊、不涨价,对人力需求非常迫切,但回家过年的员工短时间也不太可能回来。正好我们看到餐饮业员工赋闲待岗,工资还要照发。月底我们讨论,有没有可能找一些餐饮企业合作。
思远:第一单在什么时候怎么谈的,顺利吗?当时是否担心餐饮企业比较传统,有固有的模式和思维习惯?
马春茂: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。最早是北京盒马的总经理李卫平通过北京商委和烹饪协会,联系到云海肴和青年餐厅。没想到餐厅反应非常积极,一拍即合,今天联系,第二天有些员工就到盒马面试上班了。
为保证不打烊、不涨价,积极对接共享员工 受访者版权提供
思远:工资怎么发,怎么算?互联网公司有自己的考核标准,但餐厅服务员一般是拿固定工资。兼职怎么算?
 马春茂:餐饮企业很多拿的是底薪加奖金,这种特殊情况下,奖金几乎没有了,底薪又比较低。我们达成了一致:劳动报酬按照盒马同类工种同样标准来付。比如打包岗位(按个数计件),按照我们自己的原有标准,计费支付。
思远:这个模式现在推广得怎么样?
马春茂:比我们预期要好。发布了云海肴的合作信息以后,第二天就有30多家餐饮企业联系过来,后来就不只是餐饮企业了,还有培训机构、保安公司、KTV、足疗、百货公司、影院等等。最新的数据是全国范围内在盒马上岗的共享员工已经超过3000人了。
思远:占盒马一线员工的比例是多少?
马春茂:10%左右。规模相当不错,且速度非常快,因为前后只有一周的时间。餐饮行业可能未来一到两周陆续会复工,但其他一些业态,比如像KTV等娱乐行业,复工时间可能会比餐饮行业更晚一些。
思远:意思是,共享员工的模式,会按不同行业的复工批次,进行接力?
马春茂:没错。我们也考虑,等疫情过去,这种共享员工的方式可以做常态化探索。不同行业的消费高峰是不一样的,有些员工愿意多些收入,企业愿意淡季分摊成本,我们需要人,这是个“三赢”的方法。
餐饮零售化:迎合消费需求、拓展上升空间
思远:很多餐馆本来备好的名贵食材,节后“挥泪大甩卖”。我听说很多餐饮店,把菜品做成半成品、标准化,送到线下去卖,消费者买了回家一开火、一下锅就可以了。这种情况普遍吗?能不能缓解餐厅的窘境?
马春茂:这种叫餐饮的零售化,把餐厅菜品做成零售商品,用标准化的方式售卖。这是潜力非常大的方向。疫情发生前,盒马已经在做这种探索了,比如馄钝、饺子,还有冷藏菜,比如说猪肚鸡、盆菜、花椒鸡,回家一加热,就可以马上吃。虽然口感不能完全比拟餐厅大厨的现场制作,但已经是非常好的状态了。
思远:目前,线下店经营情况怎么样?能不能保证供应充足及食材安全?
马春茂:疫情发生以来,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。现在消费者来店里,基本上会比以前多买3到5倍的采购量,货架很快就会出现空缺。一旦货品空缺,就容易引起恐慌,会不会没东西了?抢购就会变得严重。所以,抗击疫情期间,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货架保持满的状态。以前工作人员一天可能补1次货,现在一天要补7、8次。
抗击疫情期间,生鲜门店工作人员加大补货力度 受访者版权提供
从“共享员工”到“共享空间”,餐饮多元融合大有可期
思远:关于餐饮业很多坏消息里也搀杂着“好消息”。听说有的高端餐馆、高级海鲜,因为没人光顾节后大甩卖,这倒让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人咬咬牙体验了一次。这是不是对教育新用户“拉新”也起到了作用?
 马春茂:高端食品最近确实受到了打击,尤其是鲜活的大海鲜,比如帝王蟹、波士顿龙虾等。上个星期我们调研发现,很多海鲜企业年前囤的帝王蟹还压在手里。所以,我们就和几家大海鲜企业一起做“大海鲜快速出货”活动,比如帝王蟹卖到499元,这在以往春节是不可能的,一般要卖到1000元左右。但实话讲,企业还是很无奈的,不卖会死掉。
思远:那是不是也“教育”了一批新用户,促进他们消费升级呢?
马春茂:确实有一定培养客户的作用,但对这种高端餐饮企业,未来恢复正常经营后,还是要加上各种服务、房租成本。对餐厅来说,这种培养客户的效果比较有限。所以,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跟餐厅一起,未来把盒马作为高端食材仓库,餐厅需要的话,每天来调用,卖不掉也不用承担库存风险。
生鲜门店出售的半成品菜品 受访者版权提供
思远:这种做法航空公司已经在用了。比如航空公司日常要准备大量零件,防止飞机故障,但机场储存的价格成本很高。所以,出现了专门的“零件共享”公司,航空公司需要修飞机时,直接去那里买就可以了。按照这个逻辑,不光共享员工,未来还可以共享仓库,甚至共享供应链了。
马春茂:是的,我们将继续探索。
思远: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,2020年整体行业发展增速仍然会维持9%上下,国内餐饮市场规模有望上升到5万亿元。在增速放缓下,目前餐饮行业正加快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的转变,从重数量到重品质。经历这场疫情,你怎么看行业整体的发展?是不是多种融合的合作大有可期?
马春茂:是的,未来这样的合作会比以前发展速度快。目前餐饮业的线上化主要就是做外卖,从这次的合作尝试来看,空间是非常大的。未来共享员工如果常态化,我们应该把不同的工种做相应的数字化收集。这样一来,后续的共享员工在职能对接上会更有效,再加上餐饮的零售化,空间非常大。

现在致电 0571-555000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